正食初心课程(一)理论
三月二十八日,我参与林孝云老师网上的《医食同源,正食理论课程(一)》。老师所讲解的内容看似简单,但当你细细咀嚼,你会发觉那是生活的一种智慧。我们人会生病,因为我们的身体出现不协调状况。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的体质,再透过适当的食材调配,方可逐渐改善。饮食的调配是一门学问,且每个人对食材的反应也不尽相同,所以自己必须亲身体验。我也很喜欢林孝云老师建议的烹饪心态;喜心、老心、大心,处处散发修行实践无所不在的气息。
什么是正食?
正食一词源自希腊文“Macrobiotics”。“Macro”即长或大的意思,”bio”,即生命;“Macrobiotics”即为长寿饮食法, 也是正确的饮食法。
要达到真正的健康,我们必须采取宏观的生活方式。这当中包括我们的饮食、人文、自然环境、心理、生理和精神上的协调。换句话说,单单只在饮食上下功夫,并不能真正解决我们的问题。首要任务必须先了解自己的体质与认识食物的本质。当中还要深入了解大自然与生命的关系。
医食同源顾名思义是指干净无污染的食物与药物一样,同具疗效作用。林孝云老师鼓励我们学习平衡自己日常的饮食,同时也提倡实践中庸之道。
改写生命的蓝图
1。生命的拐弯处与新方向
为生命拟定新的方向须从家里开始做起。从我们的一日三餐下手。
正食——Macrobiotic是改写人生新方向的另一个选择。
2。新生活从家里开始整顿
林老师叫我们打开厨房的橱柜一览,看看我们所储存的食物是什么?
要整顿最好的做法是断舍离,学习简单地过日子,不需要的就学会舍弃。
3。如何添购食物
- 添购食物要做到简单精要,既是:需要的才买,想要的但不该要的不要,不能要的不要。日子过得简单,生活品质会越好。
- 买回来的食物要分类储存,其中包括蛋白类、淀粉类、海陆蔬菜类、水果类、种子坚果类和发酵食物类。
- 我们同时也必须注重水的品质。
- 开封后的干粮要收在冰厨,因为干净的食物是没有防腐剂。
- 各种调味品也必须收在冰厨。
- 新鲜的蔬菜不要一次买太多。买回来后要包好收在塑料容器(tupperware) 。质量比较重的放下方。
- 水果与蔬菜要分开存放,如果放在一起会导致蔬菜很快变熟。
- 活性海盐必须收在玻璃罐内,瓶盖不要锁紧,以让盐可以呼吸。活性海盐不可存放在密封塑胶袋,此举会造成海盐失去活跃性。
- 买回来的干粮如种子不要继续收藏在塑胶包装里。天气炎热驱使下,食物很快会受潮。
- 建议各种种子放在玻璃瓶内,同时内附干燥剂。用过的干燥剂晒过太阳后可重复使用。

- 干辣椒不适合当天然防虫剂因为辣椒本身也会发霉。
- 尽可能选择新鲜有机原料。因无防腐剂则不耐放。
- 药材通常有喷射防腐剂,可耐。晒太阳虽可防受潮,但有地方发霉你也不会知道。
- 附有农药的食品与有机食品必须分开收藏,不然有交叉污染的风险(cross contamination)。
- 坊间鼓吹用酵素洗菜,其实这帮助不大,因它它不能去除食物上残留的重金属,同时也不能杀菌。用了只是达到心理上的安慰而已。
- 在选择和调配食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:
1。要先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状况。
2。要先了解食材本质是否与自己体质调和。
3。食材是否能够提升自己的生命力。(建议有机食材)
4。认识食物的疗效
调身体不平衡要食用干净的食物。(无污染)
正食料理的基本调配:5311调配法。
- 50%完整的五谷杂粮如糙米、小米、薏米、玉蜀黍等。完整即是未加工精细化或漂白,五谷是人类基本粮食。
- 30%蔬菜类包括:根茎菜、青叶菜、圆形菜、瓜类、豆类、酱菜。
- 10%海菜或豆类
- 10%种子或坚果类
- 蔬菜的种类分三大类:
- 根茎菜
- 圆形菜
- 绿叶菜
建议买有机栽培,矿物质较多较营养,要不就只吃到纤维与水分。
1.根茎类
长根茎
- 根茎类又分两类,其一是直长根茎,如红萝卜、白萝卜、牛塝、山药等。其性质比较温和且蕴涵很多矿物质。
- 适合手脚冰冷、血液循环不好、感觉疲劳和精神涣散的人吃。拥有这些症状者须减少绿叶菜的摄取。
横长根茎
- 其二是横长根茎,如莲藕、木薯、姜等。其性质不比直长根茎菜类温性。
- 此横长根茎,淀粉质较多。向外横长的根,吸收矿物质能力也没有直长根茎来得多。
“有同学问,姜会不会热?”
老师答:“姜是横长根茎,要温也温不到哪儿去,它比较散。要温要 先干炒至微干,后再加入菜。此方法可以调节肝气、闷气和脾胃。”

圆形类
- 圆形类如甜菜根、芜菁(Turnip)、沙葛、粉葛、水莲果等。
- 水莲果的淀粉质较高,吃了难以消化,脾胃会不舒服。不建议生吃,吃前需把它用火煮一煮,就没那么凉了。
- 适当的调味料和火的能量能化解食物带给我们的不适。水莲果煮汤容易引起涨风,所以煮汤前需烤或干煎一些。
- 相比水莲果,甜菜根的淀粉质较少。可用慢火长时间的焖,适合煮咸的,不要甜的。

2.圆形菜
- 是中性蔬菜,不燥不寒。
- 如包菜、南瓜、洋葱等。
- 经常情绪化与多忧虑的人鼓励多吃。
- 煮出来味道带甜。
- 消化强。
- 圆型菜与绿叶菜之间-绿菜花(Broccoli)

3.绿叶类
- 如菜心、菠菜、番薯叶、生菜、苋菜、芥兰、芥菜、空心菜、香菜、草药类等。
- 上半部长得比较高,吸收较多的空气和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。
- 吸收矿物质比较少。
- 肉食者应多吃,以平衡肉食所带来的影响。
- 适合肝比较紧、有堵塞、身体紧的朋友(这与日常吃多蛋和肉的有关)。
- 血小板不够的人(绿色蔬菜含叶酸)。
- 胆固醇高者应多摄取绿叶菜。
- 肾病不能多吃蔬菜。
- 炒菜时根部类配合绿叶菜可达至平衡。

龙葵科
- 建议偶尔吃,因为是极阴性和酸性的食物。
- 如茄子、番茄、灯笼椒、辣椒、马玲薯、枸杞等。
- 树长得越高,性质越寒(番茄>灯笼椒>茄子)
- 番茄切开后,全是种子,含水量多。水分多的蔬菜相比会比较凉。
- 灯笼椒比番茄好一些,切开后虽很多种子,但内在是空心的。
- 马铃薯生在泥土下,不会太寒。
- 龙葵科食物靠露水和月亮帮助生长,酸性会比较高。
- 关节疼痛是新陈代谢差,吃多了这类食物会比较酸痛。
- 青番茄,放在外到红了才吃,也不建议生食。煮时小火焖到红色素出来。
- 小番茄也不建议多吃, 要吃需用盐腌制或煮过才吃。
- 茄子煮后其性质会改变,皮会变褐色。可用味噌调味,以减少酸性。
- 肉食者吃了龙葵科食物会很舒服,但亦会使体质酸上加酸。


瓜类(凉性)
- 如苦瓜、佛手瓜等。
- 烹饪时用味增/tamarind当调味。
豆类(温性)
- 如长豆、四季豆、羊角豆等。
- 水分不多,植物的上半部较矮,因此没那么凉。
- 相比绿叶菜,瓜类没那么凉。
海菜类
- 海菜选择不要防腐的、不要经过电子处理的。大自然的东西不能用人工去认证它。昆布有机认证是认证其加工程序,去除重金属。
种子坚果类
- 如果不是有机栽培,比较容易受污染。
- 它是优质蛋白质来源。
- 种子不适合小孩吃,小孩应多吃豆腐和天贝。
- 坚果脂肪高,容易氧化所以要放冰箱。
- 煮豆浆可以加一小片昆布,煮久一点以达到平衡。
加上辅食(不常用食物)
- 鱼类,不要天天吃,一星期2-3次。吃当天避免同时食用豆类和豆腐。
- 建议食用当季水果但选择时必须看自身体质。
- 种子(阳), 坚果(阴-脂肪含量高)。身体属凉,可天天吃种子。
- 调味料如辣椒、masala不要常吃。
- 建议常食用味噌, 发酵纯酱油。
- 饮料方面,咖啡偶尔可喝,不要天天喝。
- 注意油摄取不要过量。
- 正食让你有饱足感不需另吃其他点心。
- 甘味=甜味(不需常吃)。糖替代可用米饴和味淋。
烹饪心态:
三心并用:

- 喜心-欢喜心去烹饪。
- 老心-以慈悲之心为他人考量。如煮菜给老人吃时,应把食材切得比较细与煮到比较软。
- 大心-心像大海那么宏观、像高山那么坚固。采取中庸之道。
烹饪方式:
- 生食、蒸、煎/炸、煮、焖、烤
- 具炊选择:玻璃、不锈钢、铁、陶、 ceramic coated
- 火炉首选:木炭火、煤气(能量比较高)。
- 不建议电磁炉(induction cooker)和微波炉(microwave)。这两种炊煮方式频率快,时间久了,整个身体会失调,进而造成抵抗力弱和情绪化。
- 电蒸方式:能源比煤气高,身体频率也会跟着失调。煮了不要马上吃,需等食物稳定才吃。我们身体也有频率。
- 电焖烧锅(slow cooker): 会好一些,食物好了不要马上吃。
- 压力锅(pressure cooker) :不适合我们用,这种炊煮方式吃了会让身体沉重,时间久了会情绪化。煮好后,食物需搁置最少一小时。
感恩的心一定要有,开心的煮。
老师在课程结束前建议我们写饮食日志(food journal),记录每餐吃过什么,吃了身体有什么反应。持续有此习惯,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踏实。
老师也邀请我们每个人当下发一个小小的愿,要对自己未来饮食方向做出怎么样的改变。